琉璃瓦運輸?shù)暮诵氖恰胺拦位ㄓ悦?、防碰撞破損、防受潮返堿”,需從包裝、裝載、固定、運輸過程及卸載全流程制定防護措施,具體如下:
一、運輸前的包裝防護
1.單瓦獨立防護
每片琉璃瓦的釉面需覆蓋軟質(zhì)保護膜(如珍珠棉、無紡布),邊角(易磕碰部位)加裝硬紙護角或泡沫護條,避免運輸中摩擦、碰撞導致釉面劃傷或邊角破損。
瓦的背面與正面之間墊放軟質(zhì)隔離墊(如泡沫片、棉布),防止瓦體之間直接接觸,尤其避免釉面與其他材質(zhì)摩擦。
2.成捆打包規(guī)范
按瓦的規(guī)格(大小、厚度)分類成捆,每捆重量控制在20-30kg(便于搬運,避免過重擠壓),捆扎時用柔性打包帶(如織帶),禁止使用鐵絲等硬質(zhì)捆扎物,防止壓傷瓦體。
成捆后的瓦外用防水編織袋或硬紙箱包裹,底部鋪墊厚實的泡沫板或木板,增強底部承重和緩沖能力,避免底部瓦體受壓變形。
二、裝載與固定核心措施
1.運輸工具與場地準備
選擇車廂平整、干燥、無尖銳雜物的貨車(優(yōu)先封閉貨車,露天運輸需加蓋防雨篷布),避免車廂內(nèi)凸起物或雜質(zhì)劃傷瓦體。
裝載場地需平整堅實,清理地面碎石、尖銳物,避免裝載時瓦體接觸雜質(zhì)受損;搭建臨時裝卸平臺,方便平穩(wěn)搬運,禁止直接從車上拋擲或滾落瓦捆。
2.科學裝載與重心控制
采用“豎放為主、分層堆疊”的方式,瓦的長度方向與車輛行駛方向一致,避免急剎車時瓦體滑動碰撞。
堆疊高度不宜超過1.5米,每層之間鋪墊木板或厚泡沫板,分散壓力;底層瓦捆需與車廂底部固定,避免運輸中移位。
不同規(guī)格、形狀的瓦分開裝載,避免大小不一導致堆疊不穩(wěn);嚴禁將重物壓在瓦捆上,防止瓦體受壓開裂。
3.加固防移處理
車廂兩側與瓦捆之間用三角木楔或泡沫塊楔緊,限制左右位移;瓦捆頂部用柔性繩索橫向、縱向固定,繩索與瓦捆接觸處墊放棉布或橡膠墊,避免繩索勒傷包裝。
封閉貨車運輸時,在瓦捆周圍放置緩沖氣囊或稻草包,填充空隙,減少運輸中顛簸導致的碰撞;露天運輸需加蓋雙層防雨篷布,用繩索拉緊固定,防止雨水滲入導致瓦體受潮返堿。
三、運輸過程中的動態(tài)防護
1.路線與環(huán)境應對
提前規(guī)劃運輸路線,避開顛簸路段、陡坡、急彎及施工路段,減少運輸中的振動沖擊;行駛速度保持平穩(wěn),避免急加速、急剎車、急轉彎,防止瓦捆滑動碰撞。
雨天、高溫、低溫運輸時:雨天重點做好防雨,確保篷布密封,避免雨水滲入導致瓦體返潮、釉面變色;高溫天氣避免陽光直射,防止包裝內(nèi)溫度過高導致瓦體輕微變形;低溫天氣避免瓦體受凍,無需額外加熱,保持干燥即可。
2.全程監(jiān)控與應急處理
安排專人跟車押運,定期檢查瓦捆固定情況,發(fā)現(xiàn)打包帶松動、篷布破損及時加固修補;中途停車時,檢查瓦捆是否移位、包裝是否完好。
若運輸中出現(xiàn)瓦捆傾倒,需用專業(yè)工具緩慢扶正,禁止暴力拖拽,檢查瓦體是否破損,破損瓦件單獨標記存放,避免影響其他完好瓦體。
四、卸載與交接防護流程
1.規(guī)范卸載操作
卸載場地需平整干燥,清理障礙物,設置警示標識禁止無關人員靠近;使用叉車卸載時,叉車臂需加裝軟質(zhì)護套,叉取位置在瓦捆底部中間,平穩(wěn)升降,避免叉齒戳破包裝或壓傷瓦體。
人工卸載時需兩人配合,輕抬輕放,禁止單人拖拽瓦捆,避免瓦體受力不均破損;按“從上到下、從外到內(nèi)”的順序卸載,禁止從上層直接推落瓦捆。
2.交接與臨時存儲
卸載后及時與接收方共同驗收,核對瓦的數(shù)量、規(guī)格,檢查包裝是否完好、瓦體是否有破損,簽署驗收記錄,明確責任。
若無法立即安裝,臨時存儲在干燥、通風的倉庫內(nèi),瓦捆仍保持包裝完好,遠離潮濕墻角和門窗縫隙;堆疊時按運輸中的規(guī)范擺放,避免二次堆疊導致?lián)p傷,定期檢查是否受潮。
五、特殊場景針對性防護
長途運輸(超過500km):增加包裝厚度,每層之間的緩沖墊加厚,車廂內(nèi)加裝更多緩沖材料,減少長時間顛簸的影響。
沿海地區(qū)運輸:包裝外額外包裹防鹽霧薄膜,避免鹽霧侵蝕瓦體,卸載后及時檢查包裝是否有鹽霧殘留,必要時擦拭清潔。
異形琉璃瓦(如翹角瓦、脊瓦):單獨定制包裝(如泡沫成型包裝),確保瓦體完全貼合包裝,無松動空間,邊角重點加固,避免異形部位受力破損。